
《中原音韵》注“正宫”。 | 端正好 |
又名《於中好》、《中腔令》、《秋千索》、《拨香灰》。 |
|
格一:双调,五十四字。前后段各四句,四仄韵。 |
|
●●○○○○●(仄韵)○○●(豆)○●○●(仄韵)●○○●●○●(仄韵)●●○(豆)○○●(仄韵)
●○○○○○●(仄韵)○○●(豆)○○○●(仄韵)○○●●●○●(仄韵)●●○(豆)○○●(仄韵) |
|
格二:双调,五十四字。前后段各四句,四仄韵。 |
|
○○●●○○●(仄韵)●○◎(豆)●○○●(仄韵)●○●●○○●(仄韵)●○●(豆)○○●(仄韵)
○○●●○○●(仄韵)●⊙●(豆)●⊙○●(仄韵)⊙○⊙●○○●(仄韵)●◎●(豆)○○●(仄韵) |
|
每逢春来长如病。玉容瘦、薄妆相称。双欢未经成孤令。奈厚约、全无定。
众禽啾唧声愁听。相思事、多少春恨。孤眠帐外银缸耿。透一点、炉烟暝。
[宋]杜安世 |
|
西风池上芙蓉老,丹桂未开秋分到。墙东蟋蟀鸣深草。白日阶、除杳杳。
见燕子碧天渐少。看蝴蝶、疏花静峭。去年寄远书无耗。鸿雁来时自晓。
[明]徐增 |
|
独背残阳上小楼,谁家玉笛韵偏幽。一行白雁遥天暮,几点黄花、满地秋。
惊节序,叹沉浮,秾华如梦水东流。人间所事堪惆怅,莫向横塘、问旧游。
[清]纳兰性德 |
|
徐增:
[公元一六一三年至一六七三年],字子能,号而庵、十足道人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明诸生,入清后隐居石湖,有《九诰堂集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