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调见《稼轩词》。 | 寻芳草 |
又名《王孙信》。 |
|
格一:双调,五十二字。前段四句,四仄韵;后段四句,三仄韵。
|
|
●●●○●(仄韵)●○●(豆)●○○●(仄韵)●○○(豆)●●○●●(仄韵)●○○(豆)●○●(仄韵)
●●●○○(句)●○●(豆)●○○●(仄韵)●○○(豆)●●○○●(仄韵)○●●(豆)○○●(仄韵)
|
|
有得许多泪。更闲却、许多鸳被。枕头儿、放处都不是。旧家时、怎生睡。
更也没书来。那堪被、雁儿调戏。道无书、却有书中意。排几个、人人字。
[宋]辛弃疾 |
|
|
几阵杜鹃啼。却在那、杏花深处。小禽儿、唤得人归去。唤不得、愁归去。
离别又春深。最恨也、多情飞絮。恨柳丝、系得离愁住。系不得、离人住。
[明]夏完淳 |
|
|
这里一双泪。却愁湿、那厢儿被。被窝中、忘却今夜里。上床时、不曾睡。
睡也没心情。搅恼杀、雪狸攛戏。怎月儿、不会人儿意。单照见、栏干字。
[明]彭孙贻 |
|
夏完淳:
[公元一六三一年至一六四七年],原名复,字存古,号小隐、灵首(一作灵胥),乳名端哥,明松江府华亭县人(现上海市松江),家住郡城西花园浜。九岁善词赋古文,才思敏捷,有神童之称。。完淳父夏允彝为江南名士,与完淳师陈子龙创立几社。夏完淳受父亲影响,矢志忠义,崇尚名节。从陈子龙、张溥为师,十九岁反清从容就义。 |